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通识教育金课
发布时间:2022-04-27 点击量:
一、背景情况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抓手。通识教育中心以学院双高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通识教育金课。 二、举措与成效 (一)举措 1.精准把握学情和课程内容。 通识教育中心数学、语文、英语教研室分别就本学科领域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寻找契合点,大体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在“量”上增加思政元素;二是“质”上突出典型意义;三是在课程的“面”上力争充分覆盖。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学科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再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条件拓展加工,避免陷入“过分依赖”和“完全抛开”教材的误区,深层次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基因,紧扣教材与课程思政的“触点”和“融点”,恰到好处地融入相关的中国元素。如《高职英语》课程,依托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组织教师录制传统文化微课,如指南针的发明、月份与节气、鞠躬、古代钱币知识等,初步形成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
图1:单元主题课程思政要素列表 如在Shopping and Sightseeing单元学习中,随机抽取学生的一篇文稿作为案例,跟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出西湖这篇讲解词的大致结构包括:名称、位置、面积、特征,历史以及游览注意事项(值得特殊说明的是讲解词的最后一部分为景区的注意事项提醒,其中包括常规提醒:“请不要乱扔垃圾,文明游览,做有素质游客”以及处在疫情特殊阶段需要注意的特殊安全防护手段)。并且带领大家学习景点讲解结构中每一部分的常见词汇和表达。 2.注重学习情境的营建和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合一,为了破解难点,通识教育中心在开展课内教学的同时,还采取课内外分层次的综合式教学。课内着重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先展示一组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用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的科学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视听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的讲解,这就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在留学生的《汉语》课程教学中,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同时融合中国文化元素,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创设语言环境,让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适应不同情境中的沟通交流需要。对语法点的讲解采用代入法,以英汉互译、造句、修改病句等形式加强记忆;口语练习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主动发现问题,互帮互助,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制作学生名牌、单词卡片等相关教学道具,教学过程互动性强,能够让每个留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图2:留学生的《汉语》课 课外以校园为轴心,组织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演讲比赛、数学比赛等;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一封书,两地情”征文活动,以及英语阅读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校内选拔赛和数学大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入脑入心入行。 图3:英语阅读比赛 3.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识课程思政建设从哪里切入是老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牵强附会的“贴标签”、生拉硬扯的“瞎拼装”、生搬硬套的“两张皮”、不着边际的“乱挂钩”,不能有效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因此,通识教育中心立足通识类课程教学实际,从专业核心素养切入,打造课程思政建设“价值链”。 各教研室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课堂授课、教学研讨等环节,系统探讨总结专业核心素养、利用“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线上教育平台,收集整理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如英语教学中,借助学习强国 CGTN 英文频道“指路”相关先进人物视频片段,北斗导航新闻等素材,以学生视角选取学习和讨论切入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此外,各教研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借助德实E学、职教云等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布置学习任务,课前预习、课中“小组研讨、课堂测试、互动问答”、课后练习和拓展,以一些列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检测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4:英语教师王兆娱的智慧课堂 4.加强教师培训,以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为载体树立示范典型。 为提高通识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在本学期通识教育中心选派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高级培训班,并组织了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说课比赛活动和传统文化讲座。 2020年10月,通识教育中心选派6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高级培训班。 图5: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高级培训班。 2020年10月,通识教育中心举办了“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此次比赛经过反复斟酌,制定了《通识教育中心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实施方案》,编写了具有通识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说课评分细则。本部门全体教师以培训和比赛为契机,深入思考思政教育如何体现在自己的课堂上,最后老师们达成共识:课程思政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发挥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作用,破解教学难点和重点;要收集多元的思政教学素材。 图6:说课比赛决赛现场 (二)成效 自课程思政开展以来,教师的育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通识教育中心组织的2020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中,11名教师进入决赛,英语教研室6名,语文教研室3名,数学教研室2名。在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0年首届河北省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通识教育中心英语教研室教师杨丽丽、董习乐、张晶晶代表我院参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第一名的佳绩。在2020年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和河北省高校第二十一届“世纪之星”外语演讲大赛、外语金课团队大赛中,中心教师管宪慧获得外语教学比赛省级一等奖;19学前116班学生王硕获得省级演讲比赛二等奖,杨丽丽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王兆娱、吴蔚、张彩霞、郭聪颖团队获得金课比赛团队二等奖。 图7:团队教师在河北省课程思政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图8:管宪慧获省级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右二)
图9:获演讲比赛二等奖学生李硕及指导教师杨丽丽
图10:外语金课比赛二等奖团队成员王兆娱、吴蔚 三、问题探索 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秉持科学理念,借助缜密的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在教学深耕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与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用课程思政理念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总结线上线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做法,形成实施方案;增强通识教育育人实效,提升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参赛、教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课程思政强化通识教育改革,将思政理念贯穿于通识教育全过程,从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以“隐性思政”的方式,凸显“显性思政”的功效,为实现改革目标探求新路径、取得新成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