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三维目标 开展“三观”教育 塑造专业情怀
发布时间:2022-04-27 点击量:
一、背景情况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二、具体做法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学前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玩具与游戏材料、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能力。 在《学前儿童游戏》的教学中,专业教师在注重学前游戏理论知识传播和游戏指导技能强化的同时,也对该课程进行了详尽分析,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教学要素进行重塑,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元素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 (一)组建课程团队,重塑三维课程目标 选拔优秀专业教师,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团队定期召开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研讨会,在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思政育人课程内容,以培养积极向上、能力卓越的优秀幼儿师资为根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要求专业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专业课程团队通过调研与探讨,重塑了《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思政元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 ② 理解学前儿童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③ 掌握学前儿童各类游戏的特点。 ④ 能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 ⑤ 初步具备创编各类学前儿童游戏的能力; ⑥ 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⑦ 具备玩具制作和环创与利用的能力、游戏活动观察与评价的能力、游戏治疗与幼儿教育结合的能力以及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游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强调学习的过程。 ① 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同时,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进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 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幼儿园五类游戏设计,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美妙与乐趣; ③ 培养创新意识,完成中国传统游戏的整理,并完成传统游戏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 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游戏在幼儿学习、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② 培养尊重幼儿人格、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 ③ 培养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④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1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团队 (二)深入分析教材,落实课程育人宗旨 1.深入分析教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教师观 通过《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学习,树立培养优秀幼儿师资标准。在教学中,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让学生理解在幼儿教学中,要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要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促进教学相长。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深入分析教材,树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通过《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儿童是发展的人。 儿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因此,要乐观估计幼儿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儿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因此,要了解儿童处于发展过程中,看到儿童的潜力、变化,尊重发展规律; 儿童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3.深入分析教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教育观 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教育关注所有学生; 教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并重,不以某个方面的优劣排序; 教育是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保护好奇心求知欲,鼓励探索实践; 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允许自主探索发现,自主思考,因材施教;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活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长远发展、关注未来。 (三)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传统游戏内容 对《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在原有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突出中国传统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组织相应的调研课题,收集整理全国各地传统幼儿游戏,整理成册,并结合专业知识对每一个游戏进行专业分析,并结合游戏特点制作相应的玩具。在学习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培养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了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图2 团队开展“传统游戏进课堂”研讨 (四)注重学以致用,培养育人专业情怀 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注重学以致用,通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将学到的学前儿童游戏知识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年龄班为幼儿设计适合的各类游戏,组织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专业情怀。 三、成果成效 学前教育系将《学前儿童游戏》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示范典型,组织教学团队对进行了为期一年,两个教学周期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最终,带动辐射学前教育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和建设,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教学相长,课程思政促进职业素养提升。《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以来,师生做到了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内容渗透到常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还不断思考,将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的内容融入学习中,既促进了学生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毕业能够很快实现角色转变,迅速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幼儿教师。
图3 学生参加省学前专业技能大赛
图4 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促进课程资源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为了将教学效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中,《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团队建立了丰富了课程资源,资源包括微课、动画、视频、课件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及学习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团队也获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团队参加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一致认可。目前,《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已经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顺利开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智慧职教MOOC开课 四、问题探索 随着《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思政改革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教学团队也对各自负责课程进行了建设与改革。 在未来的建设中,如何建立一套完备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案资源库、案例库,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配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目标。需要在未来的建设中凝神聚力,共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
||||
|